我会植物光合作用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南京大学周长芳副教授带队赴常熟莼菜生态栽培基地考察
为推进教育部新农科研究改革与实践项目(2020265)的实施,强化新农科通识教育,培养新农科优质人才,4月16日,我会植物光合作用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周长芳副教授带领南京大学20多位本科生赴常熟莼菜生态栽培基地进行考察。

莼菜为睡莲科莼属浮叶扎根植物,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蔬菜,位列太湖“水八仙”之首。苏州太湖莼菜拥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然而近年来随着浅水湖沼栖息地的锐减和水质的恶化,致莼菜产业在江浙一带已几近消失。常熟莼菜生态栽培基地受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CX(20)2018)资助,旨在通过莼鱼共生、水生食物链的调整和栖息地生境改善等探索莼菜绿色生态栽培新途径,提升莼菜产品品质,同时通过延伸产品的开发,提升莼菜生态产业的附加值。
在常熟莼菜生态栽培基地,师生们考察了莼菜生长的水质环境、其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主要的防治措施、莼菜品质及产量等,并就莼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常熟中泾村村委范益民书记和基地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常熟莼菜基地主要通过黄鳝、鲈鱼等生态手段和粘虫板等物理手段控制虫害。在严禁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的情况下,基地内青蛙、蛤蟆等生物多样性已有明显提升,并推测对虫害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该基地莼菜经相关部门检测,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